新聞中心
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行業(yè)資訊

忽視這個指標,你的地下水檢測報告可能白做了!揭秘關鍵參數:Eh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7-10 作者:甘肅欣和廠家 分享到:
二維碼分享

你知道地下水的“脾氣”如何影響水質嗎?


用了十幾年的那口井,打上來的水看著還算清亮,可燒開后壺底總積一層紅褐色的垢。化工廠舊址的地下污染修復現場,注入了昂貴的修復藥劑,新的污染物濃度檢測卻居高不下。無論是清澈卻“惹事”的井水,還是投入巨大卻“失靈”的修復工程,背后可能都藏著一個容易被忽視、卻又無比關鍵的“幕后推手”——地下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,簡稱Eh值。


一、什么是氧化還原電位(Eh)?


地下水的氧化還原電位(Eh)是衡量地下水環(huán)境中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的指標,它直接反映水中電子轉移的趨勢,對判斷污染物遷移轉化、微生物活動及水質安全性至關重要。

Eh用正負值表示(正:偏氧化環(huán)境;負:偏還原環(huán)境)。Eh值越高,表示水體越“氧化”(如富氧環(huán)境);Eh值越低,表示水體越“還原”(如缺氧環(huán)境)。


、Eh值如何影響地下水


1. 控制污染物形態(tài)與遷移性


重金屬如在Eh (氧化),(Cr)是易溶、高毒、易遷移的六價鉻,在Eh (還原)下是難溶、低毒、不易遷移的三價鉻。類似還有(As)、硒(Se)、鈾(U)等。Eh決定了它們的毒性和是否容易隨水擴散。


營養(yǎng)鹽:Eh下,硝酸鹽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(有毒)、氮氣(無害)或銨根離子(形態(tài)改變)。影響水質評估和富營養(yǎng)化風險。


2. 影響溶解度與沉淀


Eh下,難溶的Fe/Mn礦物被還原為易溶的Fe2?/Mn2?,導致“黃水”、“黑水”問題,影響觀感、口感,堵塞管道。Eh下它們會氧化沉淀。Eh下,硫酸鹽還原產生硫化氫,導致“臭雞蛋”味,腐蝕性強,且硫化氫毒性大。


3. 驅動微生物活動


不同Eh環(huán)境下活躍的微生物群落不同(好氧菌、厭氧菌、兼性菌)。而這些微生物直接參與有機污染物降解(如石油烴、氯代溶劑)和無機物轉化(如硝酸鹽還原、硫酸鹽還原)。Eh是生物修復技術成敗的關鍵調控因子。


4. 指示污染狀態(tài)與修復進程


污染團內部和邊緣的Eh值往往不同。如有機污染物降解消耗氧氣,導致中心區(qū)域Eh急劇降低(強還原)。監(jiān)測Eh變化可以追蹤污染范圍、評估自然衰減強度或人工修復(如注入氧化劑/還原劑)的效果。

 

、地下水Eh的關鍵意義


1. 污染物的形態(tài)與毒性


 


2. 微生物活動指示


Eh > +100 mV:好氧菌主導(降解苯系物、石油烴);

Eh -100 ~ +100 mV:兼性菌活躍(反硝化作用);

Eh< -100 mV:厭氧菌主導(產甲烷、硫酸鹽還原)。

 

3. 水質健康風險預警


Eh驟降:預示有機物污染輸入(如垃圾滲濾液、工業(yè)廢水);

Eh持續(xù)負值:可能生成硫化氫(H2S,劇毒惡臭氣體)。

 


四、地下水氧化還原電位(Eh)的典型范圍


1. 一般范圍:


地下水Eh值通常在-400mV至+800mV之間,但實際中更常見的范圍為-200mV至+400mV。

氧化環(huán)境(Eh>+100mV):溶解氧較豐富,常見于淺層地下水或滲透性強的含水層。
中性過渡區(qū)(Eh≈0+100mV):可能存在硝酸鹽、鐵錳氧化物等。
還原環(huán)境(Eh<0mV):溶解氧匱乏,常見硫酸鹽還原、甲烷生成或有機質分解。



2. 典型場景舉例:


強還原環(huán)境(如深層封閉含水層):Eh可低至-300mV-100mV(如產甲烷帶)。
污染地下水(如石油烴污染區(qū)):Eh可能降至-200mV以下(硫酸鹽還原或鐵還原主導)。
富氧淺層地下水:Eh可達+200mV+400mV(如石灰?guī)r裂隙水)。




五、影響地下水Eh值的關鍵因素


1. 溶解氧(DO):


溶解氧含量高時,Eh值顯著升高(氧化環(huán)境)。
缺氧條件下,Eh值降低,可能觸發(fā)硫酸鹽還原、產甲烷等過程。



2. pH值:


EhpH變化而變化(通常pH每升高1單位,Eh下降約59mV)。
例如,中性(pH=7)條件下的還原環(huán)境Eh可能為負值,而堿性條件下負值更顯著。



3. 地質與化學組成:


含有機質或硫化物的地層(如頁巖、煤礦區(qū))易形成低Eh環(huán)境。
鐵、錳、硫等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會顯著影響Eh值(如Fe3?還原為Fe2?Eh下降)。



4. 人類活動:


污染物(如有機物、氨氮)輸入會消耗氧氣,降低Eh
地下水開采可能改變水流路徑,引入氧化性或還原性物質。


 

六、忽略Eh檢測的風險


1. 誤判污染風險:只測污染物總量,不結合Eh判斷其形態(tài)和活性,可能嚴重低估或高估實際風險(如測到總鉻高,但如果是低毒的三價鉻且Eh穩(wěn)定,風險可能可控;反之,低濃度六價鉻在高Eh下風險極高)。

2.修復方案失效:在強還原環(huán)境試圖用氧化技術修復,或在氧化環(huán)境用還原技術,可能無效甚至適得其反。不了解Eh導致技術選錯、成本浪費、修復失敗。

3.合規(guī)隱患:某些標準或風險評估指南明確要求考慮污染物的形態(tài)和生物有效性,這離不開Eh數據支持。缺少Eh可能導致報告不完整,不符合專業(yè)要求。

4.水質問題根源不明:面對鐵錳超標、異味、色度等問題,不測Eh就難以找到根本原因和制定有效對策。

 
七、Eh值檢測的注意事項



1.現場實時測定


Eh極易接觸空氣后變化,需用流動密閉池或原位探頭避氧測量,禁止樣品轉運。

標準要求:DZ/T 0064.7-1993規(guī)定“測定必須在采樣點完成”。


2.電極校準與維護


鉑電極需定期用鐵氰化鉀標準液校正(25℃時理論值430 mV),偏差>±5 mV需凈化:鹽酸浸洗后,在硫酸溶液中電解活化。

參比電極(如飽和甘汞電極)需溫度補償,因電位隨溫度變化(如10℃時為258 mV,25℃時為244 mV)。


3.多參數協同分析


Eh值需結合pHpH每↑1單位,Eh↓約59 mV)、溶解氧(DO)、Fe2+/Fe3+、H?S等數據解讀。


4.避免人為干擾


測量容器需惰性材質(如棕色玻璃瓶),防止電極污染;

水流速度控制在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避免湍流引入氧氣。

 


Eh這個看似簡單的毫伏值,絕非實驗室里的冰冷數據。它是解鎖地下水化學迷宮的金鑰匙,是揭示污染物“隱形斗篷”下真實面目的透視鏡,更是評估環(huán)境風險、指引精準修復的導航儀。忽視Eh檢測,就如同在迷霧中航行,對水質的判斷可能流于表面,對風險的把控可能失之毫厘,.終導致治理的投入事倍功半,甚至埋下長久的隱患。